亲,欢迎光临132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132小说网 > N次元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《玄元本草记:黑参道缘录》第一卷 春生卷:青帝授玄根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《玄元本草记:黑参道缘录》第一卷 春生卷:青帝授玄根

《玄元本草记:黑参道缘录》

楔子:混沌剖判阴阳契

地未分之际,玄黄如鸡子,鸿蒙中孕太极。盘古开辟地,清阳上浮为九霄,浊阴下凝作五岳,呼吸化作风雷雨电,精血融成江海湖泽。自此四象轮转,春木荣、夏火盛、秋金敛、冬水藏,五行相生相制,万物遂得化生。岐伯尝言:“夫人生于地,悬命于,地合气,命之曰人。”中医之妙,正在于观草木之形色,察金石之性情,以合人体脏腑之需,此乃人合一之至道。

东汉光和年间,浙江台山有炼丹羽士,道号玄真子。其人眉如霜雪,目若寒星,常负青铜药斗行于烟霞间,腰间悬罗盘以测五运,袖中藏《灵枢》以辨六气。他居山四十载,见朝露映日、暮云合璧,悟得“草木有灵,禀地之精;金石有性,含阴阳之妙”。这日恰逢春分,玄真子观象见木星莹然,地气蒸腾如白虹贯日,忽抚掌而起:“今岁甲木司,风气主岁,当寻水润金制之物。”遂携鹤嘴锄,踏碎满山晨露,往台山幽壑而去。正是:

太极分判阴阳路,五行铸就医道魂。

丹炉未启玄机现,先向青山觅药根。

第一卷 春生卷:青帝授玄根

第一部分:东风裂冰观物化

孟春正月,东风解冻,溪涧中浮冰碎裂如古玉残片,随波流转时碰撞出清越之声。玄真子行至山南水北的坡地,见冻土层泛起潮润的黑气,如墨汁在宣纸上晕染。他蹲身拨开枯萎的蕨类,见数株草本植物破土而出——芽苞裹着紫褐色鳞片,顶破土层时竟带起一圈玄色细砂,在朝阳下闪烁如星子。“《月令》云:‘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,鱼上冰。’今岁木运太过,风气偏胜,当防肝木亢逆乘脾。”他喃喃自语,指尖抚过芽苞边缘,感其微凉而有韧性,恰似春日柳枝含而未发之态。

忽有山鹧扑棱而起,翅尖掠过草叶,惊落三两点露珠。玄真子循声望去,见那草本植物茎秆如竹节中空,初生叶片对生如羽,叶边细锯齿泛着银白光泽,竟似用冰棱裁成。他取出青铜罗盘,见指针微颤指向震位(东方),又以指甲轻刮叶背,嗅得清苦之气中裹挟着一丝腥甜,“此味属木,性主升发,然其气清冽,或具沉降之能。”正思忖间,山风卷过坡地,百草伏地,唯此草茎秆挺立,叶片轻摇如揖,暗合“风动而不折,水濡而不腐”之理。

玄真子席地而坐,取出刻有二十八宿的铜尺丈量草高:恰长六寸,合六爻之数。他又见草根周围土壤中嵌着五色石子——青如松石、赤如丹砂、白如石英、黑如磁石、黄如琥珀,“此乃五行之精汇聚!”遂以罗盘测其方位:根朝正北(水),花朝正南(火),茎朝正东(木),叶朝正西(金),中心土黄,“五方五气,尽聚于此草!”

此时溪涧冰融之声渐响,如环佩相击。玄真子见冰下有鱼逆流而上,忽悟“春气升发,草木应之”,此草破土于东风之时,必含春木之生发,又具冬水之封藏,恰合“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”的太极之理。他以手指蘸取草根旁的土壤津液,尝之微苦而涩,“苦属火,涩属金,火能克金,金能生水,此乃五行连环之妙。”

第二部分:紫花燃火辨五行

刨开三寸浮土,果然见一纺锤状根块:长约七寸,粗如儿臂,表皮褶皱如古鼎铭文,色黑如淬过火的玄铁,却在阳光下透出暗红光泽,恰似太极图中黑鱼的眼睛。玄真子双手捧起根块,觉其重若金石,触手却温润如羊脂玉,指腹按之,竟有细密水珠渗出,“此乃水中有火,阴中含阳!”他想起《周易》“水火既济”卦,知此草必通地阴阳之变。

此时草茎顶端已抽出花序,唇形花如蝶翅展开:上唇两裂似朱雀展翅,下唇三裂如玄武摆尾,花瓣深紫近墨,脉络却透着金红光泽,恰似用胭脂在黑绢上绘就。玄真子以银针挑取花粉,置于舌尖——初感辛香冲肺,继而苦入心脾,末了回甘如蜜,津液竟顺着任脉直抵丹田。“辛入肺(金),苦入心(火),甘入脾(土),此花竟含三金二火一土!”他又咬下块根肉,只觉苦味如胆汁直泻而下,却在喉间化为清泉,顺着督脉上达百会,瞬间平息了因彻夜炼丹而起的五心烦热。

他将根块置于青石板上,以玉刀剖开:截面如墨玉般油润,外圈色深如漆,中心却有一圈杏黄,“此乃肾(黑)脾(黄)相交之象!”再细看纹理,竟如人体经络图,隐隐有细管贯通,“根有百脉,与人身同构。”他取晨露滴于断面上,见露珠凝而不散,如珍珠滚玉盘,“津液充盈,故能滋阴。”

忽有蜜蜂绕花三匝,停在花瓣上。玄真子观其翅色:前翅紫黑,后翅金红,“蜂为火虫,却采水色之花,此乃火能引水之征。”他又见花瓣上有细白点,如星辰散布,“此草吸夜露、承日光,故含日月精华。”遂在鹿皮笺上画下草形:根作太极图,花为四象纹,茎如八卦柱,叶似五行旗。

第三部分:阴阳煎和探四气

玄真子席地而坐,取来三足陶鼎,以山涧雪水煮沸根块。水沸之时,白汽蒸腾如蓬莱仙雾,空气中弥漫开清苦之味,却无燥烈之气。他以竹筷蘸取药汁,滴在羊脂玉碟中,见汁液色如浓墨,却清透如琥珀,“此乃寒而不凝,苦而不燥之征。”又将药汁抹于寸口脉,觉清凉之气透皮而入,沿手少阴心经上行,直抵心窍,顿感神思清明,目内翳障竟隐隐消散。

“四气者,寒热温凉也。此草得北地寒水之精,故能清热;含西方燥金之气,故能降火;具东方生发之机,故能养阴;兼南方长养之德,故能散结。”他取出磁石与硫磺,分置药鼎两侧——磁石属水,硫磺属火,只见药汁在水火之间如太极般旋转,“此草能调和阴阳,当为君药。”想起去岁冬日,有山尼患“骨蒸劳热”,夜夜盗汗浸枕,遍用凉药无效,若以此草配伍熟地、知母,定能滋阴潜阳。

他取来五节竹管,分别刻上宫商角徵羽,以药汁注入:吹之发出清越之声,恰合羽音(水)。“羽音入肾,此草归经无疑。”又以药汁染帛,见帛色由白转紫,再转墨黑,“色变应五行,白(金)→紫(火)→黑(水),乃金生水、火克金之象。”

此时有山雀啄食落在石上的药渣,原本焦躁的鸣叫声渐趋和缓。玄真子见其啄食后,羽毛更显黑亮,“此草能补精血,故润羽毛。”遂在鹿皮笺上补记:“玄参,味甘苦咸,性微寒,入肾、肺、胃经。主骨蒸劳热,津伤口渴,咽喉肿痛,瘰疬痰核……其性润而不腻,清而不败胃,乃滋阴之妙品。”

第四部分:五运推迁合时

玄真子立起身,见日已过午,山影西斜。他观上云气:东方青云如苍龙摆尾,西方白云如白虎蹲踞,南方赤云如朱雀振翅,北方黑云如玄武蛰伏,中央黄云如麒麟踏雾,“此乃五运正纪之象!”掐指推算:“今岁干甲,地支寅,甲为阳木,寅为相火,木火合德,风热偏胜,民病多头痛目赤、胁痛烦渴。此草得寒水之精,可制炎火之烈,正应时。”

他行至草旁,见其叶片朝向东阳,根须却扎向西方背阴处,“东为木,西为金,此草根金叶木,金能克木,故虽逢木运之年,却能自敛其性。”又看根块周围土壤,湿润而不黏滞,疏松而不贫瘠,“疵土之冲和,故能入脾胃而不碍运化。”想起《本草衍义》所言:“用药必知岁气,若春夏则不宜过用温热,秋冬则不宜过用寒凉。”此草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当在仲秋采收,那时金气旺盛,可助其收敛阴气。

他取出刻有七十二候的玉盘,将根块置于“清明”位,见盘上露珠自动汇聚于根下,“清明时节,地气升腾,此草应候而生。”又以罗盘测其生长方位:恰在艮卦(东北)之位,“艮为山,为止,此草得山之静气,故能养阴。”

此时山谷中传来隐隐雷鸣,春雨将至。玄真子见草叶上凝起露珠,颗颗如黑珍珠,“雨为水,露为地津,此草承地之露,吸山水之精,故能养阴润燥。”他张开双臂,任山风拂过,感体内肝气随春升而微动,却因观此草而得平息,“人相应,真不谬也!”遂在石上刻下:“甲木年,寅月卯日,得玄参于艮位,合五运六气之妙。”

第五部分:丹火淬砺悟性命

回到岩洞丹房,玄真子将根块置于青田石上,以昆吾刀切成薄片。那切片在烛火下透亮如黑曜石,纹理如古柏年轮,中心却有一星莹白,“此乃水中之火,阴中含阳也!”他架起八卦炼丹炉,炉中丹火分三层:底层炭火如朱雀展翅,中层汞火如青龙摆尾,上层硝火如白虎啸。

“以火炼药,如以阳化阴。”他将玄参片铺于云母片上,置于中层汞火之上。只见药片遇热微微蜷缩,渗出细密油珠,色由墨黑转为紫褐,清苦之气与丹炉中硫磺、雄黄的香气交融,竟化作一股清凉香,如雪山融水般涤荡心脾。“硫黄性热,玄参性寒,相制为用,可去丹毒而存真精。”他想起《丹经》所言:“孤阴不生,独阳不长,必阴阳相济,方能结就金丹。”

炼至三更,玄参片已化为深紫色薄脆。玄真子取一片含于舌下,只觉一股清凉之气从舌根升起,沿任脉下至丹田,再沿督脉上达百会,周身毛孔张开,如临雪山之巅。“此药能通任督二脉,调和气血!”他观炉中丹火,见原本炽烈的红光竟掺入一丝幽蓝,“玄参入炉,如玄武镇北方,制朱雀之躁,此乃性命双修之秘。”

他取来五色彩线,将玄参片穿成串,悬于丹房中央。见彩线随药气飘动,形成五行相生之阵:青线(木)引紫气,赤线(火)融黑气,黄线(土)聚白气,白线(金)凝青气,黑线(水)承赤气,“此药能调五行之气,通脏腑之络。”又以丹火余烬温酒,投入玄参片,见酒色由清转紫,饮之甘冽清苦,“酒为百药之长,引玄参入经,效力更宏。”

第六部分:人交感明医道

晨曦初露时,玄真子开炉取药。只见玄参片上凝着一层白霜,如银河落九,“此乃药性升华之象。”他取来戥子,称得玄参干品九钱,“九为阳数之极,此草得阳精而能滋阴,故配阳数。”又取秋梨、冬蜜与玄参同蒸,“梨润肺,蜜和中,与玄参相须为用,可增金水相生之效。”

忽听洞外泉声如琴,原是春汛来临。玄真子临窗远眺,见山峦如黛,溪水如练,“夫医者,意也,顺地之意而调人身。”他想起昨日见一樵夫,因常年负重而患“鹤膝风”,关节红肿灼热,正属阴虚火旺、痰瘀互结,“若以玄参配黄柏、苍术,清热燥湿;配丹参、乳香,活血止痛,必能应手而愈。”

他取玄参片贴于丹田,闭目内视:见体内相火妄动之处,遇玄参之气如冰雪消融,肾水得补而涵木,肝木不亢而脾土得安,“此乃‘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’之法。”又以玄参片擦试铜镜,见镜面生雾,如人呵气,“此草能生津液,故润脏腑。”

此时有松鼠衔来松果,放在玄真子脚边。他见松鼠前爪红肿,知其患“血热”,遂以玄参汁涂之,片刻肿消。“松鼠属肾,此草入肾,故能治肾经热症。”他抚松鼠背,见其毛色更黑亮,“黑入肾,此草补肾之功显矣。”

第七部分:青帝降符留仙韵

正当玄真子绘图之际,洞外忽起异香,百鸟和鸣如奏仙乐。只见一只三足青鸟衔着青玉符飞入,玉符上刻着“玄水之精,火炼乃成”八字。青鸟羽毛青碧如翡翠,喙赤如丹砂,爪黄如蜜蜡,绕炉三匝,翅尖扫过之处,丹炉中腾起青焰,玄参片上浮现出蝌蚪状符文,正是上古“玄”字。

玄真子慌忙稽首,口占赞诗:

青帝乘云春令行,台深处启玄英。

紫花吐火融金气,黑根凝霜化水灵。

三气合和通脉络,五行流转定身形。

从今识得长生诀,不向蓬莱问姓名。

拜罢,青鸟振翅化作一道青光,融入玄参之郑洞外草木竟在瞬间抽出新芽,连崖壁上的青苔都泛出翡翠光泽。玄真子取玉瓶收贮玄参,见瓶中符文闪烁,与上二十八宿遥相呼应,“此草已得地灵气,当名‘玄参’——玄者,幽远不测;参者,参赞化育。”

他将玉瓶悬于丹房中央,见瓶中玄参片自动旋转,形成太极之象,“此乃阴阳相济,生生不息。”又取少许药末撒于岩缝,见瞬间长出新草,根色如墨,花发紫黑,“此草得地之种,可繁衍济世。”

自此,玄真子以玄参为主药,创制“玄参丹”“增液汤”等方,治愈山民阴虚诸症无数。更将炼丹之火候,合于医道之寒热,谓“人身如鼎炉,气血如丹药,阴阳如火候,此乃人合一之至理。”这正是:

春生卷里藏真趣,阴阳炉中炼妙丹。

欲知夏日炎蒸事,且听下回《夏长卷:火鼎淬玄参》分解。

结语:观物悟心道自通

玄真子春日寻玄参,非为草木之形,实为地之道。夫春者,万物萌动,阳气升发,此时采药当取其“藏而不泄,生而不亢”之性。玄真子观玄参上紫下黑,得水火既济之象,正合春季“养肝体而制肝用”之法。此卷所述,看似神话,实则暗合医理——观草木之形色,可知其性味;察生长之时令,可明其归经;合地之五行,可定其功效。

赞曰:

东风吹醒万灵根,玄真子探造化门。

五行眼底成丹篆,六气胸中化道纹。

紫花解语通三界,黑根含章济四村。

春生一卷玄机露,留与人间辨假真。

欲知玄真子夏日如何以玄参调和暑热,又在炼丹时遇何地异象,请听下回《夏长卷:火鼎淬玄参》详细道来。